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高效方法详解
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很难学习,学习语文兴趣不浓,成绩很不理想,其实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想学好它其实并不困难。那就要看你有没有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成功秘...
点击:1151  查阅全文...
初中生语文背诵十七招
由于中学教材中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学生畏背如虎。应该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
点击:9121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学习需要养成的三大好习惯
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中的语文预习包括字词的梳理,文学常识的积累,还包括文章的浅层次理解。一个生字词的学习,包括它的音、义、形,还包括它的使用。如果说浅层次的掌握是这个词运用得对,那么高一点层次的就是这个词用得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就...
点击:7988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详谈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所谓学习方法,好象很难用语言说清楚;但仔细一想,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知识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方法。有人说,语文学习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要多读多写就可以了;一位状元总结经...
点击:6149  查阅全文...
新学期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 制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成绩提高便指日可待。 2、主动预习 般的...
点击:3178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要学会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甚之。那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而且一般语文好的同学都有点才,其实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学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没有啊,其实在语文老师当中流行这样一句...
点击:1760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新学期促进学习的好方法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想找一些怎样才能促进学习的一些方法,我这有几条仅供家长和同学们参考: 1、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制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
点击:1818  查阅全文...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全面指导
一、学会利用语文书 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看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
点击:3847  查阅全文...
培养学习语文的12个良好习惯
一个学生有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其语文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他曾经专门撰文谈过培养学生的十二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在我把此文摘录如下,希望对广大语文老师有所裨益。 教育不是搞转型...
点击:3173  查阅全文...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朱自清说过:语文学科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发展思维、涵育情感。所以语文学科,作为为学习母语而专门设立的教学科目,其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并且是一门有几千年文化内涵的艺术。对于中学生来讲,语文...
点击:2124  查阅全文...
谈初中语文的四种学习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
点击:3387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
点击:1161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目前,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
点击:1088  查阅全文...
初中语文快速辨析语病巧法例谈
1、否定词。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
点击:1000  查阅全文...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